Last updated: 10 May 25 07:44:34 (Asia/Shanghai)
体格检查之腹部叩诊和听诊
This tutorial is powered by Bensz/黄伟斌
参考
腹部叩诊
腹部叩诊音
-
体位:检查腹部叩诊音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位于被检者右侧。
-
方法:采用间接叩诊法进行检查。从左下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行全腹叩诊,最后以脐正中结束。
-
临床意义:正常腹部叩诊音大部分区域鼓音,只有肝脾所在部位、增大子宫和膀胱占据的部位、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
肝脏叩诊
肝浊音界
-
右锁骨中线上,肝脏和右肺有部分重叠。这就是叩诊时肝浊音界的解剖学基础。
-
肝浊音界分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两种。沿右锁骨中线,由上向下叩诊时,当叩诊音由清变浊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称为肝相对浊音界。如继续向下叩诊1~2肋间,则诊音由浊音变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所遮盖,称为肝绝对浊音界,即为肺下界。正常人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和肺下界分别平第5、第6肋间。
肝浊音界的叩诊方法
-
体位:叩诊肝浊音界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位于被检者右侧。
-
肝上界叩诊:首先,在右锁骨中线上叩出肝上界。自第2肋间开始,由上而下逐肋叩诊,当清音变浊时,即为肝上界。正常人一般位于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处。
-
肝下界叩诊:叩诊肝下界时,一般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自下往上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肝下界。临床上,由于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法确定肝下界。
肝上下径的测量
-
肝上界定位:测量肝脏上下径时,首先应沿右锁骨中线,叩出肝上界(正常人为第5肋间)。自第2肋间开始,由上而下逐肋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并作标记。
-
肝下缘定位:触诊肝下缘可采用单手触诊法,于右锁骨中线触诊肝下缘的位置,并作标记。
-
测量肝上下径:用直尺测量肝上界至肝下缘的垂直距离,即为肝上下径。
-
正常值:正常人肝上下径为9~11cm。
例题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肝上界叩诊(须报告检查结果)。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测量肝上下径(须报告检查结果)。
移动性浊音
基础知识
-
体位:叩诊移动性浊音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位于被检者右侧。
-
方法:考生首先从腹中部(即脐部)开始,向左侧腹部印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左手板指不离开腹壁。嘱被检者右侧卧位,继续向左侧叩诊,直至叩诊音由独音变为鼓音。从此处开始再往回叩(即往腹下侧印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再次变浊时,嘱被检者左侧卧位。继续叩诊,则原来的浊音再次变鼓。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
临床意义: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游离腹水>1000ml。
例题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腹部移动性浊音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肋脊角叩击痛
基础知识
-
肋脊角定义:肋脊角指两侧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之间的夹角。肋脊角的深面有肾脏存在,因此,肋脊角叩击痛主要用于检查肾脏病变。
-
体位:检查肋脊角叩击痛时,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背部。
-
手法:沿背部第12肋触摸,找到第12肋与脊柱夹角的顶点即为肋脊角。考生用左手掌平放在被检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由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每部位叩1~2下,停一停,重复2~3次,同时询问被检者感觉。同样的方法,叩击另一侧肋脊角。两侧对比叩诊。叩诊过程中,用力要适当。
例题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肋脊角叩击痛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膀胱叩诊
要从视诊、触诊开始,然后再开始叩诊。
-
体位:膀胱叩诊检查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位于被检者右侧。
-
手法:
- 视诊耻骨联合上方腹部有无膨隆,以右手自脐部向耻骨联合方向触诊下腹部有无饱满感。
- 在腹中线上,自脐部开始,逐渐叩向耻骨联合,直至鼓音变为浊音,即可能为充盈膀胱的上界。叩诊时,扳指与腹中线垂直,边叩边向下移动。
- 以同样的方法叩诊下腹左右两侧,叩出凸面向上的半圆形浊音区。
- 膀胱叩诊的浊音区,常常需与巨大卵巢囊肿的浊音区相鉴别。如需鉴别,可在排尿后再行叩诊检查,如浊音区变为鼓音,则尿潴留所致膀胱增大。如仍为浊音区,则为卵巢囊肿所致。
例题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膀胱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
腹部听诊
- 体位:腹部听诊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
- 手法:考生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被检者腹壁上,全面地听诊腹部各区。
- 听诊顺序: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 主要听诊部位:上腹部、脐部、下腹部、脾区听诊、左腹部、左下腹部、肝区听诊、右腹部、右下腹部(在做听诊演示时,应指出各听诊部位的名称)。
肠鸣音
- 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 手法:考生握热听诊器体件后,放置于右下腹腹壁上,听诊时间不少于1分钟。
- 临床意义:正常肠鸣音4~5次/分。肠鸣音是出现“咕咕”直到其消失,才算1次。肠鸣音>10次/分且响亮、高亢,称为肠鸣音亢进。若连续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则称为肠鸣音消失。
例题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肠鸣音听诊(须报告检查结果)。
腹部血管杂音
腹部血管杂音包括动脉性杂音和静脉性杂音。
- 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考生位于被检者右侧。
- 手法:考生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被检者腹壁上进行听诊。
- 临床意义:在腹中部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在上腹两侧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常提示肾动脉狭窄。在下腹两侧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常提示髂动脉狭窄。在脐周或上腹部听到连续性潺潺声,常提示静脉性杂音,如门脉高压引起的克-鲍综合征。
### 例题
-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腹部动脉血管杂音听诊(须报告检查结果)。
常考问题
-
Cullen 征阳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1分)?答:Cullen 征阳性常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
-
桶状胸的特点是什么?常见于何种疾病(1分)?答:桶状胸特点是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1(0.5分),常见于肺气肿(0.5分)。
-
体检时第7颈椎辣突临床定位价慎是什么(1分)?答;第7预推棘突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
匙状甲(反甲)常见于思些疾病(1分)?答:匙状甲(反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高原疾病。
-
体格检查时如何鉴别肝静大与肝下垂?答:肝肿大与肝下垂的区别在于肝上下径是否超过正常值(9~11cm)。
-
一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病症?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病症?答:一侧肋脊角叩痛提示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症(1分)。两侧叩痛提示肾炎、双侧多囊肾等(1分)。
-
心包摩擦音和胸膜摩擦音听诊如何鉴别(1分)?答:心包摩擦音可闻及与心搏一致的类似纸张摩擦的声音,屏气时不消失(0.5分);胸膜摩擦音一般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屏气时消失(0.5分)。
-
舟状腹常见于哪些疾病(1分)?答:常见于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恶病质。
-
如何区分尿潴留和巨大卵樂囊肿所致的耻骨上音区?答:排尿后再作叩诊检查,如浊音区转为鼓音则肯定为尿猪留所致膀胱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