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29 Mar 25 08:08:56 (Asia/Shanghai)
体格检查之胸部检查
This tutorial is powered by Bensz/黄伟斌
参考
第6次课。胸廓、乳腺、心脏及胸膜。严格按视触叩听顺序。
基本标志
- 胸部前面观的骨性标志:胸骨柄从上往下滑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胸骨角。胸骨角向左右滑一般是第2肋间。
- 后面骨性标志:肩胛下角
- 第7颈椎棘突:后胸部计数椎体。侧位、低头,就比较容易出来。
- 男性乳头一般平第4肋间。
胸部视诊
指认 + 解释才能得满分。被考到的机率很大。
胸部(胸壁+胸廓)、胸壁、胸廓的三个视诊是不一样的。
骨骼标志
垂直线标志
自然陷窝
-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的凹陷为锁骨上窝。
- 锁骨下窝—锁骨下方的凹陷为锁骨下窝。
- 胸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为胸骨上窝。
- 腋窝——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为腋窝。
操作
-
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前胸和胸背。检查人站被检者的右侧。
-
描述:无桶状胸、扁平胸,正常情况的前后径:左右径=1:1.5;无隆起,无凹陷。肋间隙是否饱满;双侧对称。
-
呼吸运动
- 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前胸和胸背。检查人站被检者的右侧。
- 类型、频率、节律、幅度
- 述:“男腹式呼吸为主/女胸式呼吸为主。呼吸频率16次/min。节律规整。”
例题
体表标志
- 请指出胸骨角、前正中线、腋前线、腋窝、肩胛上区体表位置(须边指点描述体表位置)。
- 请指出第7颈椎棘突、腋后线、锁骨下窝、肩胛下区体表位置(须边指点边描述体表位置)。
- 请指出肩胛下角、胸骨上窝、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间区的体表位置(须边指点边描述体表位置)。
- 请指出肋脊角、胸骨旁线、肩胛线、后正中线、锁骨上窝体表位置(须边指点边描述体表位置)。
胸壁视诊
- 胸壁视诊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观察胸壁有无皮疹、瘢痕、蜘蛛痣,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
胸廓视诊
一般是考生互检
- 胸廓视诊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观察胸廓形状,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局部隆起,肋间隙有无异常。
- 呼吸运动检查(呼吸运动类型,呼吸频率、节律)(须报告检查结果)
常考问题
- 胸骨角平第几肋间?答:第2肋间。
- 听诊呼吸音时,呼气相延长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单侧胸肺疾病,气管向健侧移位,有什么临床意义?答:气管向健侧移位常见于患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
- 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前胸和胸背。检查人站被检者的前/右侧。
- 胸廓前扩张度:“请深呼吸”。正常是对称的,两手拇指的活动度相等。述“胸廓前扩张度双侧对称,基本正常。”
- 胸廓后扩张度:坐位,站后面。找到肩胛下角,一般是第7-8肋间。一般就放在肩胛下角往下两个肋间。两拇指与中线平行,将两侧皮肤轻轻向中线轻推。“请深呼吸”。正常情况下双侧手掌感觉大致是一致的,两拇指的活动度基本一致。述“胸廓后扩张度双侧对称,基本正常。”
语音震颤/触觉语颤
自上而下,从内到外,两手交叉进行
- 语言震颤:用两手手掌轻贴,“请发E,谢谢”;两手交替进行。次数:前三后四。述“双侧语言震颤无增强无减弱,双侧对称”。后面做时不要做肩钾骨。
胸膜摩擦感
- 胸膜摩擦感:腋中线第5-6肋间(借助乳头连线快速定位)。与呼吸运动有关(否则为心包摩擦感)。口述“双侧无胸膜摩擦感”。
例题
胸廓扩张度
一般前面比后面的扩张度大,比较容易检查,临床上更加常用。
- 胸廓扩张度(前)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语音震颤
- 语音震颤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胸膜摩擦感
- 胸膜摩擦感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
胸部叩诊
对比叩诊、定界叩诊(肝上界、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度)
间接叩诊考得多,直接叩诊考得少。叩诊顺序:“从上而下,左右对比,内外对比,上下对比”
基本操作
- 间接叩诊法:每个部位连续叩2-3下。“兰花指法”。
- 正常胸部叩诊音及其分布
前胸叩诊
找到胸骨角,找到第2肋间。平行于肋间隙。注意避开肝脏和心脏体表。
侧胸叩诊
平行于肋间隙。
胸背部叩诊
在肩胛间区和肩胛下区。在肩胛间区叩诊时,板指应平行于后正中线。在肩胛下角以下叩诊时,应平行于肋间,并注意避开肩胛骨。
肺上界叩诊
相对少考。找到斜方肌前缘的中央部,先往外叩(大致是1个半中指宽度),清音变浊做标记。回到中点,再往内叩,清音变浊做标记。用尺子量,一般是5-6cm。述“肺上界的内外两侧约为5cm”。
肺下界叩诊
比较常考。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下线上,肺下界分别位于第6、8、10肋间。
肺下界一般在三条径线上进行叩诊,即右锁骨中线、左右腋中线和左右肩胛下线。在锁骨中线和腋中线上叩诊肺下界时,被检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在肩胛下线上叩诊肺下界时,被检者只能取坐位。
前胸壁肺下界叩诊时,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考生位于被检者右前方,嘱被检者平静呼吸。首先,叩诊右肺下界。
- 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右肺肺下界。从第2肋间开始,自上而下,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浊音时,为肝上界(正常为第5肋间)。继续叩诊,当叩诊音由独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正常第6肋间)。
- 在右腋中线上印诊右肺肺下界。自上而下进行叩诊,当清音变浊时,即为肺下界(正常第8肋间)。同样的方法,叩出左肺在腋中线上的肺下界。
背部肺下界的叩诊在肩胛下线上进行。被检者取坐位,平静呼吸。首先活动患者手臂,找到肩胛骨,确定肩胛下线。然后,沿肩胛下线,逐一肋间向下叩诊,当清音变浊时,即为肺下界(正常为第10肋间;肩胛下角往下叩两个肋间就报肺下界即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叩出另一侧肺下界。
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人肺下界移动度 6~8 cm。
平静呼吸时,沿肩胛下线叩出肺下界(中间点)。当深吸气时,肺膨胀,肺下界下移,叩出一个肺下界(低点)。当深呼气时,肺萎陷,肺下界上移,再次叩出一个肺下界(高点)。测量高点与低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 检查肺下界移动度时,被检者取坐位,在平静呼吸时,考生首先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暗记位置P)。
- 嘱被检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继续沿肩胛线向下叩诊(大约是位置P往下4cm),当清音变浊时,即为深吸气时肺下界的低点,做标记。
- 让被检者恢复平静呼吸,然后再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在肩胛线上从下往上叩诊(大约是位置P往上3cm)。当浊音变清时,即为深呼气时肺下界的高点,做标记。
- 测量出高点与低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的移动度。
- 按同样的方法测量另一侧肺下界的移动度。
例题
- 胸(肺)部间接叩诊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 肺下界叩诊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 右肺下界移动度检查(仅在右肩胛线上叩,须报告检查结果)。
肺和胸膜听诊
- 语音共振:用膜型听诊器。述“两侧语音共振对称,无增强无减弱”。
- 胸膜摩擦音:前侧胸下部/腋中线第5-6肋间,用膜型听诊器听。呼气末、呼吸初时最明显。
肺部听诊
一般原则
- 正确的拿膜性头的手法:拇中指拿器,食指在后面
- 不可以隔衣听诊
- 16字原则: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避开心脏(尖)
- 前胸在锁骨中线、腋前线听诊;侧胸在腋中线、腋后线听诊;背部在肩胛下角线听诊
- 听1-2个呼吸周期
呼吸音和啰音
语音共振
-
语音共振的产生方式与语音震颤基本相同 。 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闻及 。
-
语音共振一般在气管和支气管附近听到的声音最强,在肺底则较弱 。
-
语音共振减弱常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肺气肿等;增强呢?
呼吸音位置
这里还是要看视频。
- 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最突出的地方检测)、第1-2胸椎
-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于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肺尖前后部、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可以听到。
- 肺泡呼吸音:正常人于大部分肺野均可听到,但以乳房下部及肩脾下部最强,腋窝下部次之,肺尖较弱。
- 鼾音: 常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
- 哮鸣音:常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大气道。
- 大水泡音: 常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
- 中水泡音:常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
- 小水泡音:常发生于小支气管
- 胸膜摩擦音:前下侧胸部最容易听到
例题
- 肺部听诊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包括呼吸音及啰音检查、语音共振检查、胸膜摩擦音检查
- 语音共振检查 (须报告检查结果) 。
- 胸膜摩擦音检查(须报告检查结果) 。
乳房检查
- 乳房的四象限。包括视诊和触诊。
- 受检者坐位或卧位。考生要在受检者右侧。
- 视诊:述“乳房表面皮肤无发红、无溃疡、无橘皮样变;乳头位置和大小基本正常;乳头无内陷、无分泌物”。
- 触诊:先健侧后患侧;检测患者左侧乳头一般用右手;反之亦然。先从外上象限(乳腺癌好发部位)开始,由外而内。最后触诊乳头区,轻轻挤捏乳头。问“有没有痛呀”。述“乳房无压痛、无硬结,乳头无溢液”。一般不需要检查浅表淋巴结。
考题
- [ 例 36 ]体格检查考试项目:乳房触诊检查(使用女性胸部模具,须报告检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