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12 Jul 25 08:28:31 (Asia/Shanghai)
执医理论考速记
This tutorial is powered by Bensz/黄伟斌
解剖学
运动系统
骨学与关节学
- 属于长骨的是 A. 胸骨 B. 肋骨 C. 肩胛骨 D.桡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E. 上颌骨
- 站立位时,最不易引流炎症积液的鼻旁窦是 A.上颌窦 B.筛窦前、中群 C.筛窦后群 D. 螺实E. 额窦。 解:鼻旁窦是额骨、上颌骨、蝶骨、筛骨内的骨腔,开口于鼻腔。具有发音共鸣、减轻颅骨重量的作用。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左右各一,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又称筛小房,分前、中、后三群,前群和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突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窦顶为眶下壁;窦底为上颌骨牙槽突,与第1、2磨牙及第2前磨牙紧邻;前壁有尖牙窝,骨质最薄;内侧壁是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窦口高于窦底,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位(站立位)不易引流。
- 男,70岁。左下肢疼痛伴间歇性跛行1月。1周前,左臀部、左小腿外侧、足背麻木。腰椎 MRI 检查提示 L4~L5椎间盘突出,可能影响的结构是A.前纵韧带 B. 后纵韧带 C. 黄韧带D. 棘间韧带E. 横突间韧带
- 胸骨角两侧平对的结构是 A. 第1肋 D. 第4肋 B. 第2肋 E. 第5肋 C. 第3肋
- 位于髋关节囊内的韧带是 A. 髂股韧带 D.髖骨固有韧带 B.股骨头韧带 E. 耻股韧带 C. 坐股韧带。解: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头构成,属于多轴的球窝关节。髋臼有髋臼唇增加其深度。髋白切迹被髋白横韧带封闭,使半月形的髋白关节面扩大为环形,以紧抱股骨头,加大稳固性。髋白窝内充填有脂肪组织。髋关节的关节囊坚韧致密,周围有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等多条韧带加强。关节内的股骨头韧带被滑膜包裹,连结股骨头凹和髋白横韧带,内含营养股骨头的血管。
- 踝关节(距小腿关节)稳定性差,易于发生扭伤的体位是A. 跖屈位 D.外翻位 B. 背屈位 E. 中立位 C. 内翻位。解:踝关节能作背屈(伸)和跖屈(屈)运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嵌人关节窝内,踝关节较稳定。当跖屈时,由于较窄的滑车后部进人关节窝内,足能作较轻微的侧方运动,关节不够稳定,故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如下山、下坡、下楼梯)的情况下。
- 踝关节最薄弱的韧带是A. 胫腓前韧带 D. 内侧韧带 B. 胫腓后韧带 E.足底长韧带 C. 外侧韧带 (外侧韧带由不连续的3条独立的带组成,前为距腓前韧带,中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3 条韧带均起自外踝,分别向前、向下、向后止于距骨与跟骨,均较薄弱)
肌学
腹股沟管考得多。
- 成人腹股沟管的长度应为A.2~3cm D.8~9cm B.4~5cm E.10~12cm C.6~7cm。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4~5cm,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官圆韧带通过。
- 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组织结构是A. 腹横肌 D.腔隙韧带 B. 腹横筋膜 E.腹外斜肌腱膜 C.腹股沟韧带
- 自 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 A. 股疝 D.脐疝 B.腹股沟直疝 E.白线疝 C. 腹股沟斜疝。解: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是指“直接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这种疝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腹壁的Hesselbach三角区直接突出,通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内侧,靠近腹直肌鞘边缘。
腹股沟管有两个口和四个壁: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为腹橫筋膜向外突而形成的卵圆形孔;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消化系统
口腔
- 无味觉功能的舌乳头是 A.丝状乳头 D. 轮廓乳头 B. 叶状乳头 E.会厌 C. 菌状乳头。解: 丝状乳头无味蕾,故无味觉功能。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软腭、会厌等处的黏膜上皮中均含有味蕾,为味觉感受器,具有感受酸、甜、苦、咸等味觉的功能。
食管
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腹部3部。颈部长约5cm,自食管起始端至平对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胸部长 18~20cm,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食管裂孔之间。腹部最短,仅1~2cm,自食管裂孔至贲门。
食管的生理狭窄
- 食管胸部前面毗邻的结构是 A. 半奇静脉 D.胸导管 B. 奇静脉 E.左心房 C.胸主动脉。 解:胸部食管前方自上而下有气管、气管杈、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迷走神经食管前、心包、左心房、隔等。后方有迷走神经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助间后动脉。左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份。右侧有奇静脉弓。食管的第2狭窄位于食管胸部,是食管异物嵌顿、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 食管的第3狭窄与中切牙的距离是 A. 15cm D. 40cm B.20cm E. 50cm C.30cm
胃
- 胃小弯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是 A.幽门 D.中间沟 B.贵门切迹 E. 角切迹 C. 贵门
小肠
-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后壁被一束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 韧带)。在腹部外科手术中,Treitz 韧带可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
空肠 vs. 回肠
大肠
- 结肠分部
- 升结肠:长约15cm,起自盲肠上端,沿右肾前面和腰方肌上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形成结肠肝曲,移行于横结肠。升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无系膜,其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活动度小。
- 横结肠:长约50cm,起自结肠右曲,先行向左前下方,横过腹腔中部再向左上,至脾前端折转下行,形成结肠脾曲,续于降结肠。横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有系膜、大网膜与其相连。横结肠始末两部分系膜短,较固定,中间部系膜长,活动度大。
- 降结肠:长约25cm,起自结肠左曲,沿左肾外侧缘和腰方肌前面下降,至左髂嵴水平续于乙状结肠。降结肠与升结肠同属腹膜间位器官,无系膜,活动度很小。
- 乙状结肠:长约 40cm,在左髂嵴处起自降结肠,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水平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属腹膜内位器官,有较长的乙状结肠系膜,活动度较大,可降人盆腔。
- 表面存在结肠带的肠管是 A. 阑尾 D.回肠 B. 直肠 E. 盲肠 C.空肠。 解:结肠带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所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分为独立带、网膜带和系膜带3条,均会聚于阑尾根部。
阑尾
- 阑尾尖端力游离盲端,移动性大,故其在右髂窝内与回肠、盲肠的位置关系有多种,如回肠下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等,其中以回肠下位、盲肠后位较多见。
肝、胆、胰
有不少带英文的概念,后面多掌握
- 肝脏 Glisson 纤维鞘内包裹的管道有A. 门静脉,肝静脉、肝胆管 D.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 B. 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E. 肝静脉、肝胆管、肝动脉C. 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解: 除裸区外,肝表面均覆有浆膜。浆膜与肝实质间有一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纤维膜在肝门伸入肝内,包绕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血管周围的纤维囊(Glisson 囊)。
- Calot三角组成包括肝脏下缘、胆囊管和 A.肝右管 D.肝总管 B. 肝左管 E.胆总管 C. 副肝管。解: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或称 Calot 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 胰体前方的器官是 A. 胃后壁 D.肝门静脉 B. 腹主动脉 E.胆总管 C. 下腔静脉。解:胰是一个狭长的腺体,呈灰红色,长17~20cm,宽3~5cm,厚1.5~2.5cm,重82~117g,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置于第1~2腰椎椎体前方,并紧贴于腹后壁。胰的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后方有下腔静脉、胆总管、肝门静脉、腹主动脉等重要结构。其右端被十二指肠环抱,左端抵达脾门。胰的上缘约平脐上10cm,下缘约相当于脐上5cm。
呼吸系统
鼻
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组成支架,表面被覆黏膜而成,构成鼻腔的内侧壁。鼻中隔前下部的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约90%的鼻出血发生于此区,故称易出血区,又称为 Little区。
- 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 开口于上鼻道的器官是 A. 额窦 D.前筛窦 B.上颌突 E. 后筛窦 C. 蝶窦
喉
- 喉软骨
- 支撑呼吸道的软骨是 A. 甲状软骨 D.麦粒软骨 B.杓状软骨 E.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解:环状软骨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环状软骨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阔的环状软骨板构成。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的重要标志之一。环状软骨板上缘两侧各有一杓关节面,在环状软骨弓与板的交界处,两侧各有一圆形的甲关节面。环状软骨的作用是支撑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损伤可造成喉狭窄。
- 喉结的软骨组成是 A.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B. 会厌软骨 E. 气管软骨环 C. 甲状软骨
- 急性喉阻塞时,与建立暂时性通气道有关的解剖结构是 A.甲状舌骨膜 D.会厌软骨 B. 方形膜 E. 环状软骨 C.环甲膜
气管、肺、胸膜
- 立位时,胸膜腔位置最低处在 A.胸膜顶 D. 肋膈隐窝 B. 肺根 E. 肺尖 C. 肺底 解:肋膈隐窝是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的半环形间踪,左、右各一,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其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
纵隔
四分法以胸骨角水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 上纵隔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胸骨角至第4胸椎椎体下缘的平面,前方为胸骨柄,后方为第1~4胸椎椎体。
- 下纵隔的3个区域
- 中纵隔内有 A. 迷走神经 D. 胸主动脉 B. 心包隔动脉 E. 食管 C. 下腔静脉
泌尿系统
- 肾蒂中的结构不包括 A. 肾动脉 D. 肾盂 B.肾静脉 E. 神经 C. 输尿管
- 脂肪囊也称肾床,是位于纤维囊外周、紧密包裹肾脏的脂肪层。肾的边缘部脂肪丰富,经由肾门进入肾窦。临床上的肾囊封闭就是将药液注入肾脂肪囊内。
- 患者,男,59 岁。左肾结石10年。B超提示右肾中下极低回声包块,诊断为“透明细胞癌”,行右肾部分切除,手术应缝合的结构是:A. 后腹膜 D.肾前筋膜 B. 纤维囊 E. 肾后筋膜 C. 脂肪象 解:纤维囊坚韧而致密,包裹于肾实质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构成。肾破裂或部分切除时需缝合此膜,原因如下:促进肾实质的固定和稳定:帮助固定肾组织,防止肾实质移位或进一步损伤;压迫肾破裂处,减少出血量,促进止血;可以封闭肾实质的破裂口,减少尿液从破裂处渗出,避免尿液外漏导致周围组织感染或尿漏症状;为肾组织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恢复。
- 输尿管全长有3处狭窄:上狭窄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狹窄在输尿管的壁内段。
- 膀胱肿瘤和膀胱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A.膀胱体 D.膀胱颈 B.膀胱底 E. 膀胱尖 C. 膀胱三角。 解:在膀胱底内面,左、右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黏膜下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为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生殖系统
外生殖器
- 输精管常用的结扎部位是 A. 睾丸部 D. 盆部 B.精索部 E.壶腹部 C.腹股沟部 解:输精管精索部介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皮下环之间,在精索内位于其他结构的后内侧。此段位置表浅,易于触及,是输精管结扎的理想部位。
- 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3个膨大和2个弯曲(1)三个狭窄 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尿道外口最窄,呈矢状裂隙,尿道结石易嵌顿在这些狭窄部位。(2)三个膨大 分别位于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3)两个弯曲 尿道有两个弯曲,临床上进行膀脱镜检查或导尿时应注意尿道的弯曲和狭窄部位。①耻骨前弯 在阴茎体内,尿道存在一个凸向上前方的弯曲,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称耻骨前弯。当阴茎勃起或将阴茎向上提起时,此弯曲即可变直而消失。②耻骨下弯 凸向下后方,在尿道膜部附近,位于耻骨联合下方2cm,称耻骨下弯,该弯曲固定不变。
乳房
- 乳房与胸肌筋膜之同的间隙,称为乳房后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但无大血管,使乳房可轻度移动,同时有利于隆乳术时将假体植入。乳房后间隙脓肿宜在乳房下缘做一弧形切口引流。
- 乳腺叶和输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故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宜做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
- 乳腺癌患者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是 A. 肿瘤侵犯了周围腺体 D.肿瘤侵犯了 Cooper 韧带 B. 肿瘤侵犯了胸大肌 E.癌细胞堵塞了局部皮下淋巴管 C. 肿瘤侵犯了局部皮肤。 解:胸壁浅筋膜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向深面连于胸肌筋膜,在浅层连于皮肤,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Cooper 韧带)。当乳腺癌侵及乳房悬韧带时,韧带缩短,向内牵引皮肤,致使皮肤表面出现凹陷,称“酒窝征”。在乳腺癌晚期,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 乳房75%的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的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会阴
- 在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有底朝下、尖向上的锥形间踪,称坐骨肛门窝。坐骨肛门窝内填充着大量的脂肪组织,其间有血管神经通过。坐骨肛门窝是肛周脓肿的好发部位。
- 会阴中心腱又称会阴体,位于外生殖器与肛门之间,即狭义会阴深面的腱性结构,许多会阴肌附着于此,有加强盆底的作用。在女性,会阴中心腱较大,且有韧性和弹性,对阴道后壁有支持作用,分娩时要加以保护。
腹膜
基础
-
脏器表面几乎全部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称为✨腹膜内位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
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器官,称为✨腹膜间位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直肠上段等。
-
腹膜外位器官脏器仅一面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称为✨腹膜外位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段、胰等。这些器官大多位于腹膜后间隙,临床上又称为腹膜后位器官。
-
✨网膜囊是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为腹膜腔的一部分。网膜囊借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的网膜孔与腹膜腔相交通。网膜囊有6个壁: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系膜,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上壁力肝尾状叶和膈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后两层的愈着处;左侧为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右侧借网膜孔与腹膜腔的其余部分相通。
-
网膜孔(Winslow孔):高度平第12胸椎至第2腰椎椎体,可容纳1~2指。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 较大的腹膜隐窝称为腹膜陷凹。腹膜陷凹主要位于盆腔内,为腹膜在盆腔脏器之间移行返折形成。男性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Douglas 腔),较深,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站立位或坐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故腹膜腔积液多积存于此。临床上可进行直肠穿刺和阴道后穹穿刺以诊断和治疗。
- 肝上间隙是指肝膈面的腹膜与膈下面的腹膜之间的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分隔为左肝上间隙、右肝上间隙。肝下间隊是指肝面的腹膜同横结肠表面的腹膜及横结肠系膜之间的间隙。肝下间借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划分为左肝下间隙、右肝下间隙。左肝下后间隙即网膜囊。
考题
- 不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是:A.阑尾 D. 十二指肠降部 B. 回肠 E. 乙状结肠 C.横结肠
- 网膜囊位置在肝左下后间隙;位于肝胃韧带和胃前方的间隙为肝左下前间隙
脉管系统
基础
- 左心室流入道:又称左心室窦部,位于二尖瓣前尖的左后方。左心室流人道的人口为左房室口,口周围为二尖瓣环。二尖瓣基底附着于二尖瓣环,游离缘垂人室腔。二尖瓣分成前尖、后尖两个瓣,各瓣均通过腱索连于前、后壁的前、后乳头肌上。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个整体,故称二尖瓣复合体。
- 左心室流出道:又称主动脉前庭、主动脉圆锥,为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由室间隔上部、二尖瓣前尖组成。此部室壁光滑无肉柱,嵌乏伸展性和收缩性。流出道的上界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方,其周围有纤维性的主动脉瓣环,瓣环上附有三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为主动脉瓣,瓣膜大而坚韧,按瓣膜的方位分火左半月瓣、右半月瓣、后半月瓣。每个瓣膜相对的主动脉壁向外膨出,半月辦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袋状间隙,称为主动脉窦。通常将主动脉安命名为主动脉右窦、主动脉左窦,主动脉后窦。
考题
- 乳糜池位于 A. 第1腰椎体前方 D. 第12 胸椎椎体前方 B. 第2腰椎体前方 E. 以上都不对 C. 第3腰椎体前方
- 男,75岁。咳嗽、咳痰半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右肺门靠上有一5cmx4cm 大小的肿物。该肿物最可能压迫的结构是 A. 头静脉 D. 奇静脉 B.头臂静脉 E.半奇静脉 C. 锁骨下静脉
- 椎内静脉丛位于 A. 硬膜下隙内 D. 椎体旁 B. 硬膜外隙内 E. 椎体内 C. 蛛网膜下隙内
- 下列属于颈外动脉分支的血管是 A.椎动脉 D. 舌动脉 B. 胸廓内动脉 E.甲状腺下动脉 C. 肩胛下动脉
- 心直视手术时,钳夹阻断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时,涉及的解剖结构是 A. 冠状窦 B.腔静脉窦D. 心包前下窦 E. 心包横窦 C. 心包斜窦
- 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 A. 左房室瓣(二尖瓣)前瓣 D.室上嵴 B. 左房室瓣(二尖瓣)后瓣 C.主动脉辦 E.室间隔(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