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24 Aug 25 21:05:00 (Asia/Shanghai)

常用指标的正常值

This tutorial is powered by Bensz/黄伟斌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指标单位中国成年人参考范围备注
钠 (Na+)mmol/L135–145血清主要阳离子,决定体液渗透压与容量状态
钾 (K+)mmol/L3.5–5.3细胞内主要阳离子,对心电和肌力极为敏感
氯 (Cl-)mmol/L98–107与Na、HCO3共同维持酸碱与渗透平衡
碳酸氢根 / 总CO2 (HCO3- / tCO2)mmol/L22–28体内缓冲系统重要组成(与ABG结果对应)
总钙 (Ca, total)mmol/L2.15–2.50受白蛋白影响,必要时做白蛋白校正或测游离钙
游离/离子钙 (ionized Ca2+)mmol/L1.12–1.30反映生物学活性钙,不受白蛋白影响
镁 (Mg2+)mmol/L0.70–1.10神经肌肉和酶促反应相关
无机磷 (PO4)mmol/L0.8–1.6受肾功能、维生素D及PTH调控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mmol/L8–16用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归类与判断
空腹血糖 (Fasting Glucose)mmol/L3.9–6.1常规生化项,糖代谢参考
动脉血气(ABG)常用指标
动脉血 pH7.35–7.45总体酸碱状态指标
动脉血氧分压 (PaO2)mmHg80–100随年龄与吸氧/通气状况变化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mmHg35–45反映通气状态,判定呼吸性酸碱失衡要点
ABG 中碳酸氢根 (HCO3-, 血气)mmol/L22–26与静脉/血清HCO3值接近但检测方法不同
碱剩余 (Base Excess, BE)mmol/L-2 至 +2评价总体代谢性酸碱负荷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95–100脉氧与血气可有差异(低灌注、碳氧血红蛋白等)
乳酸 (Lactate)mmol/L0.5–2.2组织灌注与缺氧/代谢应激指标

脂代谢

指标正常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 备注
总胆固醇(TC)<5.2 mmol/L(<200 mg/dL)主要反映循环胆固醇总量,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若>6.2 mmol/L(>240 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130 mg/dL);高危人群目标更低:
极高危<1.4 mmol/L(<55 mg/dL)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最相关。根据危险程度调整降脂目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40 mg/dL);女性:≥1.3 mmol/L(≥50 mg/dL)为“保护性”脂蛋白,HDL‑C降低与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极高HDL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估。
甘油三酯(TG)<1.7 mmol/L(<150 mg/dL)反映甘油三酯代谢,空腹或非空腹测定均可;>2.3 mmol/L(>200 mg/dL)提示升高,>5.6 mmol/L(>500 mg/dL)提示胰腺炎风险增加。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TC − HDL‑C;理想值<3.4 mmol/L(<130 mg/dL)包含所有动脉粥样硬化致病脂蛋白,作为治疗目标在高TG时更有价值。
载脂蛋白B(ApoB)<1.2 g/L(<120 mg/dL)每个动脉粥样斑块相关脂蛋白的数目标志,比LDL‑C更能反映动脉粥样化风险,尤其在高TG或小而致密LDL增多时。
载脂蛋白A1(ApoA1)男性:≈1.0–1.6 g/L;女性:≈1.2–1.8 g/L主要存在于HDL,反映保护性脂蛋白含量;ApoB/ApoA1比值用于心血管风险评估。
Lp(a)(脂蛋白[a])<30 mg/dL(或<75 nmol/L,视试剂而定)遗传决定,高水平为独立的ASCVD风险因子,常规筛查用于家族性早发心血管病或难治性高LDL者。
谷丙转氨酶/肝酶(ALT/AST)ALT一般<40 U/L(参考实验室不同)用于评估脂肪肝或药物性肝损伤;脂代谢异常伴TG↑常合并脂肪肝,监测肝功能必要。
空腹血糖 / HbA1c空腹血糖<6.1 mmol/L;HbA1c<6.0%(部分指南用5.7%)糖代谢异常与血脂异常常共存,应综合管理代谢综合征相关风险。

心肌损伤标志物

标志物常用成人参考范围要点/备注
肌钙蛋白(cTnI / cTnT,含高敏检测试剂)cTnI: 多数试剂 <0.04 ng/mL;高敏cTnI 男性可<34 ng/L、女性可<16 ng/L(依试剂厂家)
cTnT: 常规<0.01–0.03 ng/mL;高敏cTnT 常见截点 ≈14 ng/L
心肌损伤首选、敏感且特异性高;参考值与试剂/平台密切相关,临床判定应结合动态监测(建议0、3/6小时重复测定)与临床表现。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浓度:<5 ng/mL或占总CK<5%(常用)
活性:0–25 U/L(实验室差异大)
较敏感但特异性低于cTn,心肌特异性但骨骼肌损伤可影响。出现时间较早(≈3–6 h),峰值8–24 h。
肌红蛋白(Myoglobin)<70 ng/mL(男性/女性试剂差异存在)释放极早(≈1–3 h),敏感但特异性差,常用于早期提示但不能单独确诊心肌梗死。
总肌酸激酶(CK)男性≈40–200 U/L;女性≈35–165 U/L(试剂室差异)反映骨骼肌或心肌细胞损伤,需与CK‑MB比例联合判断心肌来源。
乳酸脱氢酶(LDH)~120–250 U/L(依据试剂与单位)LDH同样非特异,LDH同工型(如LDH1升高)有助于提示心肌损伤,出现与消退较晚。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0 U/L(实验室差异)既可由心肌也可由肝/骨骼肌释放,心肌事件时常伴CK/LDH变化,不作为首选心肌专一指标。
B型利钠肽(BNP / NT‑proBNP)BNP<100 pg/mL(一般);NT‑proBNP:<50岁<125 pg/mL,50–75岁<300 pg/mL,>75岁<450–900 pg/mL(不同指南略异)用于心衰诊断与分级,受年龄、肾功能、体重等影响,非专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高敏CRP(hs‑CRP)<1 mg/L(低危);1–3 mg/L(中危);>3 mg/L(高危)为心血管风险评估与炎症标志,非特异性,不能用于判定急性心肌损伤。